楼市寒冬中,我却在上海徐汇区的一个高端楼盘售楼处看到,有人提着整箱现金排队购买千万级豪宅。
但是二手房市场更加惨烈,就连深圳这个一线城市也撑不住了。
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:深圳8月二手房新增挂牌量同比暴涨94%,是一线城市里增速最高的;上海也没闲着,新增1.55万套,同比涨51%。
01市场分化:高端住宅“越涨越买”
当大多数媒体都在渲染楼市悲观情绪时,我通过梳理数据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:一线城市楼市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分化。
2025年一季度,上海600-800万、800-1000万、1000-3000万三个总价段的二手房成交实现了同环比齐增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同一时期百城二手房找房热度指数为62.6,同比下跌10.6%。
展开剩余77%更令人惊讶的是,上海徐汇区的尚汇豪庭项目,2025年一季度成交套数较2024年四季度增长36%,成交均价却环比上涨了2%。
在整体市场下行的情况下,核心城市的高端住宅居然呈现“越涨越买”的态势。
02心理转变:从投资思维到品质追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化?我通过与数十位置业者的交流发现,购房者的心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。
过去,人们买房首先考虑的是“能涨多少”,现在更多人关注的是“能住多好”。这种心态转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选择。
一位刚从外环“老破小”搬到内环高端楼盘的客户告诉我:“既然总价差不多,为什么不住好一点?”,他卖掉了两套郊区小户型,换了一套市中心的大平层。
2025年1季度,京沪深杭四城140平以上面积段成交套数占比稳中有增。与高总价段成交占比持增的结论趋同。
改善型和豪宅需求正在逆势崛起。
核心区域的优质房产不仅抗跌,甚至还在增值。上海徐汇区、普陀区、长宁区,深圳南山区、福田区,杭州拱墅区、上城区、西湖区——这些城市核心区的成交占比在持续上升。
03三类“香饽饽”:逆势受宠的房产特质
那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究竟哪三类房子成为“香饽饽”?
第一类,核心区域的高品质豪宅。
以上海为例,2025年6月,1000万元以上豪宅挂牌套数占比出现了回升。这表明高端市场需求依然坚挺。
第二类,城市核心区的“中年豪宅”。
指的是2014-2019年间销售交付的楼盘,它们处于70/90政策与限价政策之间的黄金时期。这些楼盘不仅得房率高,而且当年用料扎实,自住氛围好。
第三类,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低总价老房。
这类房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:地段具有不可替代性、价格已跌至底部、面积小总价低。例如西湖边的一些老房子,由于稀缺性始终保持着一定的需求基数。
04数据背后:楼市正在重构价值体系
我从最新数据中发现,这种分化趋势正在加剧。
2025年6月,北京600万元以上各总价段挂牌套数占比均呈现稳中有增态势。600-800万元总价段挂牌占比由上月的10.40%增至11.27%。
与此同时,上海和深圳呈现出典型的“K型分化”——中端房源(300-1000万元)挂牌占比下降,而低总价(100-300万元)和高总价(1000万元以上)房源挂牌占比双双回升。
这种分化背后,其实是楼市价值体系的重构。购房者正在用脚投票,重新定义什么是“好房子”。
过去是“有房就行”,后来是“有房就行涨”,现在是“好房才值得”。所谓“好房”,必须具备稀缺地段、优质产品、完善配套等不可复制的特质。
05趋势展望:楼市未来走向何方?
面对当前的市场分化,我认为未来一线城市楼市将呈现三大趋势:
高端市场供需两旺。随着改善需求持续释放,核心地段的高品质住宅仍将保持热度。2025年3月,百城二手房找房热度指数同比下跌10.6%,但高端房源却逆势上涨。
刚需市场压力加大。2025年6月,杭州100-300万元总价段房源占比近半数,90平方米以内小户型占比持续攀升。这类房源若无价格优势,交易周期可能进一步拉长。
区域分化加剧。城市核心区与远郊区的差距将越拉越大。数据显示,深圳南山区、福田区,杭州拱墅区、上城区、西湖区等核心区域成交占比持续上升,而城市外围区域成交占比低且环比持降。
走在上海陆家嘴的街头,我看着两旁的高端住宅楼,依稀能辨认出哪些楼盘亮灯率更高。那些占据稀缺资源、提供高品质生活的房产,依然有人愿意排队购买。
而远郊的那些“老破小”,房东们却不得不一次次降价,只为在日益冷清的市场中吸引寥寥几位看房客。
一线城市并未完全“跌落神坛”,它们正在一场价值重构中,寻找新的平衡点。
发布于:河南省散户炒股如何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